茶经

《茶经》成书于唐代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“茶圣”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。《茶经》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、行茶道、论茶艺、学茶礼的典范。品茶、研习茶艺、茶道,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,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(休闲、会友、养生等)的必需。
其火,用炭,次用劲薪。(谓桑、槐、桐、枥之类也。)其炭经燔炙,为膻腻所及,及膏木、败器,不用之。(膏木为柏、桂、桧也,败器,谓杇废器也。)古人有劳薪之味,信哉!
【原文】
 
其火,用炭,次用劲薪。(谓桑、槐、桐、枥①之类也。)其炭经燔②炙,为膻腻所及,及膏木、败器,不用之。(膏木③为柏④、桂⑤、桧⑥也,败器,谓杇⑦废器也。)古人有劳薪之味⑧,信哉!
 
【注释】
 
①枥:枥木,又称苦枥木,木犀科梣属。生于山地、河谷等处,是石灰岩裸坡上少见的高大树木之一。
 
②燔:用火烧烤。
 
③膏木:带有油烟的柴。
 
④柏:柏科柏木属常绿乔木,树高可达二十米,树皮红褐色,纵裂。
 
⑤桂: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可达十米,花期是农历九月、十月,香气极浓。
 
⑥桧:桧树,又称圆柏,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,高可达二十米,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,老树呈广卵形。
 
⑦杇:一种木制工具,用于削平粗糙泥墙的凸起土块。
 
⑧劳薪之味:用旧车轮之类的物件烧烤,食物会有异味。典出《晋书·荀勖传》。
 
【翻译】
 
烤饼茶的火,最好用木炭,其次用火力强的柴(如桑、槐、桐、枥之类)。但是曾经烤过肉,染上了腥膻油腻气味的炭,或有油烟的柴(如柏、桂、桧树)以及朽坏的木器(废弃的瘸朽木器),都不能用。古人说,“用朽坏的木制器具烧煮食物,会有陈旧木材的味道”,确实是这样。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诗经》曰“以薪以蒸”,《韩非子》记载燧人氏“钻木取火,炮生为熟,令人无腹疾,有异于禽兽”,正是薪炭类燃料用于炊事的证明。即便到了晚清时期,薪炭仍然是主导性的炊事燃料。
 
古人对薪炭的选择非常讲究,《本草纲目》中,李时珍对薪柴使用进行了详尽与严格的规定。他认为,使用不同的薪柴煎煮东西对患者的病体有不同影响:“八木者,松火难瘥,柏火伤神多汗,桑火伤肌肉,柘火伤气脉,枣火伤内吐血,橘火伤营卫经络,榆火伤骨失志,竹火伤筋损目也。”他建议根据薪柴的不同效能来煮药:“火用陈芦、枯竹,取其不强,不损药力也。桑柴火取其能助药力,桴炭取其力慢,栎炭取其力紧。温养用糠及马屎、牛屎者,取其缓而能使药力匀遍也。”
 
清代烹饪文献《调鼎集》中认为,不同食材对热量的需求不同,因此要对应选择薪柴,并分别列述了九种燃料的功用——
 
桑柴火:煮物食之,主益人。又,煮老鸭及肉等,能令极烂。能解一切毒,秽柴不宜作食。
 
稻穗火:烹煮饭食。安人神魂。
 
麦穗火:煮饭食,主消渴、润喉、利小便。
 
松柴火:煮饭,壮筋骨。煮茶不宜。
 
栎柴火:煮猪肉食之,不动风,煮鸡、鸭、鹅、鱼腥等物,烂。
 
茅柴火:炊煮饮食,主明目、解毒。
 
芦火、竹火:宜煎一切滋补药。
 
炭火:宜烹茶,味美而不浊。
 
糠火:砻糠火煮饮食,支地灶,可架二锅,南方人多用之。其费较柴火省半。
 
【名家杂论】
 
在古代,普通老百姓多用薪柴、秸秆和干燥的草本植物秆叶取暖,而上流社会则使用更为清洁、高效的炭类。在晋代,贵族集会时温酒用一种“兽炭”,“乃捣木炭为屑,以物和之,作兽形”。到了清朝乾隆年间,宫廷之中取暖多用这种炭块在暖阁的熏笼上焚烧。在农作物的栽培上,古人也常用方便廉价的薪炭燃料来提高室温,以为桑苗“保暖”催芽。宋代论述南方农事活动的《陈旉农书》记载,农人经常以糠皮为燃料,在密封性很好的室内“以糠火温之”,使屋内温度“如春三月”,培育的秧苗可以快速萌芽成长。
 
古时候人们也常利用薪炭照明,东汉文人侯瑾“燃柴薪以读书”,唐末名臣柳璨“昼则采樵,夜则燃木叶以照书”就说明了这一点。在元代文献资料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中,还记载着当时的人们用“皂角花、黄花地丁、松花、槐花”作为原料,做出一种耐用的照明工具“万里烛”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茶经》刘艳春译注版本 原作者:唐 陆羽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