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《本草·木部》①:“茗,苦茶。味甘苦,微寒,无毒。主瘘②疮③,利小便,去痰渴热,令人少睡。秋采之苦,主下气消食。注云:‘春采之。’”
【注释】
①《本草·木部》:《本草》亦指《唐新修本草》,还称为《唐本草》,又由于由唐英国公徐勣作此书的总监,又名为《唐英本草》。
②瘘:瘘管,人的身体由于病变时间太久而化脓溃漏而成的管状体。
③疮:指肌肤表层的红肿块,形如谷仓里的粟堆,多形成溃疡。
【翻译】
《本草·木部》里记载:“茗,亦称为苦荼。味甘苦,性微寒,没有毒性。主要治疗瘘疮,利尿,除痰,解渴,散热,让人睡眠减少。秋天采摘带苦味,可以下气,有助消化。原注里说:‘要在春天采它。’”
【延伸阅读】
古人不仅注重采茶的季节,还注重每个季节饮什么样的茶,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。
冬去春来,宜饮花茶。古时养生学认为春季是阳气生发的时节,万物生机勃勃,这个时候人体普遍感觉困倦乏力。此时饮用花茶,以花之甘凉芳香之气,发散聚集在人体内的冬日寒邪,让人如万物一样生发阳气,精神振奋。花茶兼有茶味之美和鲜花之香,一般是用茶叶和鲜花掺和窖制而成,其中以茉莉花茶最为著名。
夏日炎炎,宜饮绿茶。因为夏天气温高,人的体力消耗大,容易精神不振,而绿茶属于未发酵茶类,性寒。中医认为“寒可清热”,绿茶最能生津止渴,去火平燥。烈日当空,饮一杯香气清幽、水色清亮的绿茶,暑气立时可消,且能强身宜体。
秋季天高气爽,花木开始凋零,空气干燥无比。这种气候条件下,人们容易口干舌燥,心肺生火,中医学上称此为“秋燥”。此时来杯青茶最为合适。青茶又叫乌龙茶,是半发酵类茶,性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。它呈青褐色,冲泡后叶片中间呈青色,叶缘呈红色,所以一向有“青叶镶边”的美称。青茶既有绿茶清新香气,又有红茶醇香甘厚的口感,其性温热适中,能够润泽肌肤、润喉生津、除人体内积热,让人体有对抗干燥气候的能力。冬季天寒地冻,万物都蛰伏起来避寒,此时寒邪易侵人体,所以人的阳气渐弱,中医认为:“时届寒冬……养生之道,贵乎御寒保暖”,此时节以饮红茶为上。红茶性甘温,对于补充人体阳气有奇效,且红茶富含蛋白质和糖,可生热暖肠胃,增强人的御寒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