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经

《茶经》成书于唐代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“茶圣”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。《茶经》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、行茶道、论茶艺、学茶礼的典范。品茶、研习茶艺、茶道,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,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(休闲、会友、养生等)的必需。
《世说》:“任瞻,字育长,少时有令名,自过江失志。既下饮,问人云:‘此为荼?为茗?’觉人有怪色,乃自申明云:‘向问饮为热为冷耳。’”
【原文】
 
《世说》①:“任瞻,字育长,少时有令名②,自过江失志③。既下饮,问人云:‘此为荼?为茗?’觉人有怪色,乃自申明云:‘向问饮为热为冷耳。’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《世说》:即《世说新语》,南朝宋人刘义庆等编著,共八卷,加之梁代刘孝标作注文字,增至十卷。
 
②令名:好的名声。
 
③自过江失志:自从过江之后神思恍惚。刘聪灭西晋之后,司马睿在南京建东晋王朝,西晋旧臣纷纷渡长江投靠司马睿,任瞻也是其中之一。
 
【翻译】
 
《世说新语》中说:“任瞻,字育长,从青年起便有不错的名声,自打过江以后就变糊涂了。有一次到主人家做客,主人端上茶,他问道:‘这是茶,还是茗?’觉察到旁人有疑惑不解的表情,就替自已辩解说:‘方才是问茶是热的,还是凉的。’”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任瞻年少即有的好名声,一是与其才气有关,更重要的是与他英俊的外表有关。相传在武帝司马炎去世时,朝廷挑选殡葬时的仪仗队员,这些人要求必须仪表堂堂,举止不俗。任瞻就是被挑中的一个,称之为“挽郎”。
 
历史上西晋经历永嘉之乱便灭亡了,晋室南渡,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。在南渡的人群中,也有任瞻的身影。可是这么一个聪明俊秀的年轻人,渡江到南方之后,不知为什么变得糊涂了。晋元帝建武元年(317),提前南渡到南京的重臣王导,听闻任瞻也到江南来,就非常给面子,带上之前渡江的名人贤士一起迎接。结果宾主落座,茶水刚端到面前,任瞻就晕乎乎地问了一句:“此为茶为茗?”旁人一听,面露怪异的神色。后人考证,这句让旁人面露尴尬的话,是因为“茶”和“茗”的不同。如果按后来光绪十三年(1887)《新安志》卷二中的记载:“茶则有胜金、嫩桑、仙芝、来泉、先春、运合、华英之品,又有不及号者,是为片茶八种,其散茶号茗茶。”古时应有“茶”为上品,“茗”为次品的含义。那么任瞻这句话就是问王导:你这是好茶还是劣茶?这么问,显然于情于理都不合适,难怪这事流传开来,连陆羽也要记上一笔了。
 
晋室南渡之后,和茶有关的趣事不止任瞻这一件。相传当时大名鼎鼎的褚裒(字季野)也南渡过江,来到了富足的苏州。当地的名门显贵在苏州阊门会聚饮茶。虽然曾任太傅的褚大人在北方人尽皆知,但江南人对他还不熟悉。他的座位上只有茶水,几乎没有茶点。受此轻视,褚裒并不急躁,等快散席时才拱手报上姓名。四座闻之颜变,轻慢他的人更是狼狈不堪。后人赞褚季野“皮里阳秋”,沉默少言却蕴备四时之气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茶经》刘艳春译注版本 原作者:唐 陆羽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