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经

《茶经》成书于唐代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“茶圣”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。《茶经》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、行茶道、论茶艺、学茶礼的典范。品茶、研习茶艺、茶道,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,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(休闲、会友、养生等)的必需。
《续搜神记》:“晋武帝时,宣城市人秦精,常入武昌山采茗,遇一毛人,长丈余,引精至山下,示以丛茗而去。俄而复还,乃探怀中橘以遗精。精怖,负茗而归。”
【原文】
 
《续搜神记》①:“晋武帝②时,宣城市人秦精,常入武昌山③采茗,遇一毛人,长丈余,引精至山下,示以丛茗而去。俄而复还,乃探怀中橘以遗精。精怖,负茗而归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《续搜神记》:《搜神记》的续书,又名《搜神后记》,题为东晋陶潜撰。后世对其作者署名陶潜颇不以为然。明代沈士龙认为,陶渊明于元嘉四年(427)逝世,不可能写身后之事,况且《陶集》几乎不记年号,而以干支代之,本书却频题永初、元嘉等年号,与陶潜风格不符。鲁迅也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提出,陶潜生性豁达,不似著此类书的人。综上,后世人推断这本书是南朝人伪托陶潜之作。
 
②晋武帝:晋武帝司马炎,字安世,司马昭之子,晋朝开国君主,在位二十六年。
 
③武昌山:宋代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记载,武昌山在本县(武昌县)南一百九十里处,此山高约百丈,方圆八十里。 
 
【翻译】
 
《续搜神记》中写道:“晋武帝的时候,宣城人氏秦精,时常到武昌山采茶。有一回遇见一个毛人,身高一丈多,带领秦精到山下,把一片片茶树丛指给他看了才离开,等了片刻又返回来,由怀中取了橘子送给秦精。秦精很害怕,急忙背了茶叶回家。”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茶和酒最与众不同,它们似乎比其他饮食品类更容易被用来参与人神、人鬼之间的沟通。因此,说茶有几分仙气、神气、鬼气,也不算夸张。
 
陆羽在本书中,频繁引用《搜神记》《续搜神记》《异荈》等野史笔记类文献中的故事,展现茶与神鬼之间发生的故事。从这些传说产生的心理根源探究,可能是因为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太多益处,所以古人特别是名茶区的古人,心甘情愿以茶为崇拜对象。
 
中国茶区几乎都有和神仙有关的崇拜故事。比如武夷山崇安县星村有五株与众不同的茶树,茶叶成双出现,且形态一模一样,制成茶叶皆为上品。相传这五棵茶树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栽,武夷人称“吕仙茶”。又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南糯山原本无茶,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至此,逢将士患眼疾,他便以杖击地,地生茶树,于是茶叶医好了将士们的眼疾。后来南糯山便有了名闻天下的普洱茶。当地人尊诸葛孔明为茶祖,每年孔明生日之际要饮茶放“孔明灯”。安徽的名茶太平猴魁茶,相传是两只得道的老猴赠给当地人的。如此传说,数不胜数。
 
这些与茶有关的神话传说,体现出茶非同一般的自然本性。它源于自然,又和自然界的人神鬼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;它冲淡纯净,却被世人赋予高贵的品格。在所有的饮食素材中,它应该算最特别的一种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茶经》刘艳春译注版本 原作者:唐 陆羽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