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傅巽《七诲》①:“蒲②桃、宛③柰④,齐柿、燕栗,恒阳⑤黄梨,巫山朱橘,南中⑥茶子,西极⑦石蜜。”
【注释】
①《七诲》:“七”原指文体的一种,古也称“七体”,是赋的一种形式。南朝时梁统的《文选》把“七”这种文体列为一个门类。这里指汉末三国时评论家傅巽的一篇文章。
②蒲: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池沼中,高近两米。根茎长在泥里,可食。叶长而尖,可编席、制扇,夏天开黄色花。
③宛:
春秋战国时期,南阳宛地(今南阳市市区)居于方城之内,是楚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北部军事要镇。
④柰:一种水果,民间称花红,亦称沙果。和苹果类似,但果实小。
⑤恒阳: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地方有此名,一指恒山山阳地区,二指今河北曲阳,古称恒阳县。
⑥南中:历史上南中指今天的云南、贵州和四川西南部。三国时期,南中为蜀国的一部分。
⑦西极:指长安以西的疆域。
【翻译】
傅巽《七诲》里说:“蒲地的桃子,宛地的沙果,齐地的柿子,燕地的板栗,恒阳的黄梨,巫山的红橘,南中的茶子,西极的石蜜。”
【延伸阅读】
三国的傅巽既然把“南中茶子”与当时罕见的珍惜水果并列,可见这种茶已非常有名。但傅巽所说的“南中茶”究竟指什么茶,却像陆羽在本书中留下的一个个谜案一样难解。
循迹中国最早的地方志《华阳国志》,从《南中志》中可以看到“南中”这个地方,就相当于今天云南、贵州两省。因为三国时期蜀汉以巴蜀为中心,而南中在巴蜀以南,因此有此称谓。“南中茶”,也可以推断为云南之茶。有人从其他史料记载中进一步推断,“南中茶”即为云南最著名的普洱茶。
清代名士汪士慎《普洱蕊茶》诗云:“客遗南中茶,封裹银瓶小,产从蛮洞深,入贡犹矜少。”此诗提到“南中茶”为贡品,其进贡前的包装和当时装在锡瓶中进贡的普洱蕊茶、芽茶一模一样,由此可以推知,“南中茶”多半是云南普洱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