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孟阳《登成都楼诗》云:“借问扬子舍,想见长卿庐。程卓累千金,骄侈拟五侯。门有连骑客,翠带腰吴钩。鼎食随时进,百和妙且殊。披林采秋橘,临江钓春鱼。黑子过龙醢,果馔逾蟹蝑。芳荼冠六清,溢味播九区。人生苟安乐,兹土聊可娱。”

【原文】
 
张孟阳《登成都楼诗》①云:“借问扬子②舍,想见长卿庐。程卓③累千金④,骄侈拟五侯⑤。门有连骑客,翠带腰吴钩⑥。鼎食⑦随时进⑧,百和⑨妙且殊⑩。披林采秋橘,临江钓春鱼。黑子⑪过龙醢⑫,果馔⑬逾蟹蝑⑭。芳荼冠六清⑮,溢味播九区⑯。人生苟安乐,兹土聊可娱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张孟阳《登成都楼诗》:即《登成都白菟楼》,原诗三十二句,陆羽仅录有关茶的十六句。
 
②扬子:即扬雄。
 
③程卓:指汉代程郑、卓王孙两个巨富家族。
 
④累千金:形容积累的财富多,很富裕。
 
⑤骄侈拟五侯:骄奢淫逸,可比王侯之家。
 
⑥吴钩: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,由吴王下令制造。后泛指宝刀。
 
⑦鼎食:山珍海味。古时候贵族之家进食,用鼎盛菜,并且会鸣钟击鼓,所谓钟鸣鼎食便由此而来。
 
⑧进:奉上,端出。
 
⑨百和:百味调和,形容菜肴的丰盛。
 
⑩殊:不同,特别。
 
⑪黑子:果品。
 
⑫龙醢:美味佳肴。
 
⑬果馔:鱼肉。
 
⑭蟹蝑:蟹酱。
 
⑮芳荼冠六清:四川的香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。六清,据《周礼》载,其为水、浆、醴、凉、医、酏等六种饮料。
 
⑯九区:九州,四海之内,泛指全中国。
 
【翻译】
 
张孟阳在《登成都白菟楼》这首诗中说:想问一下先前扬雄的住处在何方,司马相如的旧时住所又是什么模样。往昔程郑、卓王孙两大富豪,骄奢淫逸,比得上任何王侯之家。他们的门前往往是车水马龙,宾客盈门,腰里飘扬着绿色的缎带,佩饰着名贵的宝刀。家中山珍海味,应有尽有,精妙绝伦。实在是声名远扬,极尽富贵!向楼外远眺,富庶的山川一眼望不到边。秋天里,人们在橘林中收获着丰收的柑橘;春天里,人们在江边持竿而钓。果品远胜佳肴,鱼肉极为细嫩。四川的香茶在所有饮品中称得起第一,它的美味在天下都极富盛名。假如一辈子只是苟且地追求安逸,成都倒还是个能供人们尽情享乐的去处。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从相关历史文献中,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事实:茶文化起源于中国,四川则是最重要的发源地。据载,东晋初年,成都一地已经开始出现茶宴。西晋时期的张载去成都探望担任蜀郡太守的父亲张牧时,在白菟楼上参加茶宴。他对此次宴会印象颇深,后来写下《登成都白菟楼》一诗,诗中展现了芳荼等饮品。
 
在茶具发展史上,从粗糙的匏瓢、茶碗到精致茶器的过程,成都都参与其中,并扮演重要角色。唐代李匡乂《资暇录》中记录了一则关于茶托的故事,“建中,蜀相崔宁之女,以查盅无衬,病其熨指,取楪子承之。既啜而盅倾,乃以腊环楪夹其中,遂定。即命匠以漆环代腊,进于蜀相。蜀相奇之,为制名而话于宾亲,人人为便,用于代。是后,传者更环其底,愈新其制,以至百状焉。”人们由此推断,茶托很可能就产生于唐代的成都。
 
和茶相关的传说,也让成都的茶充满沧桑古意。在成都有个叫“茶店子”的地方,很久以前,这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墓地。每到清明时节,会有很多扫墓的人来这里祭奠先人,但扫墓者常常找不到可以躲避清明雨的地方。于是一刘姓人家在此设立茶棚,为路人方便之用。不想后来商贾行人都喜欢到此歇脚饮茶,这里慢慢兴旺起来。时至今日,此处地名依旧,只是茶棚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茶馆茶楼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