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君举《食檄》:“寒温既毕,应下霜华之茗。三爵而终,应下诸蔗、木瓜、元李、杨梅、五味、橄榄、悬豹、葵羹各一杯。”

【原文】
 
弘君举《食檄》:“寒温①既毕,应下霜华之茗②。三爵③而终,应下诸蔗④、木瓜、元李⑤、杨梅、五味、橄榄、悬豹⑥、葵羹⑦各一杯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寒温:寒暄,嘘寒问暖。这里指宾主见面时的客套话。
 
②霜华之茗:浮有白沫的好茶。
 
③三爵:三杯。爵,古时候盛酒用的器皿,这里引申为计量单位。
 
④诸蔗:甘蔗。
 
⑤元李:大李子。
 
⑥悬豹:茶学专家吴觉农认为此词是“悬钩”之误,悬钩是山莓的别称,又叫木苺,其茎秆如同悬钩,味酸美。
 
⑦葵羹:锦葵科植物,茎叶可以用来煮羹。
 
【翻译】
 
弘君举的《食檄》中说:“见面问候之后,先请饮用浮着白沫的三杯好茶。再捧出甘蔗、木瓜、元李、杨梅、五味、橄榄、悬豹、葵羹各一杯。”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《食檄》,是古时候记录食谱的书籍,今已散失。
 
由于古代印刷技术不发达,很多书的流传靠手抄。手抄的弊端就是笔误太多,弘君举的《食檄》和其他古书的命运相同。不过好在《太平御览》《书钞》《全晋文》等书都对其进行过摘录,所以现在还留存有该书的部分内容。
 
《食檄》里记载的食谱,真可谓“食不厌精”,有一种菜,是“太湖天头之白兰,肉乳之豚,饥仓之鸡,色如玳瑁,骨解肉离。又取滠湖独穴之鲤,赤山后陂之莼,伺漉冷豉,及热应分,食毕作躁,酒炙宜传,酒便清香”。意思是把太湖白兰(推测应该是一种动物)的肉、乳猪肉、受饿之鸡的肉剔骨,加上滠湖里特殊穴居的鲤鱼以及赤山后水塘里的莼菜,浇上豆豉,在锅中蒸熟,佐以美酒,其味清香无比。
 
还有一则食谱,是说用五十个“罗奠碗子”,配以牛肉、烤鸭、鱼干以及海鲜,把它们放在酒里浸泡一整日,去除这些食材的异味之后,放入蔗浆、木瓜、元李、杨梅汁各一杯,以火熬煮。熬煮的空当里,把蒜、姜、韭菜等用醋、盐调味,制成茶饼。然后在熬煮好的汤里放入细面条,熬到水剩一半时,取汤来喝,能使人红光满面。
 
尽管《食檄》内容已不完整,但就仅存的食谱看,本来象征节俭的茶,成了奢侈生活的一种附属品,晋代奢靡的社会风气可见一斑。
 
【名家杂论】
 
晋代官方食单《食檄》中所记食材,无不是精中之精,不过这里提到的“葵羹”倒是一种从先秦到宋代都普及的平民蔬菜。从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里周朝农人的“七月烹葵及菽”,到唐代王维在辋川别业中悠然“松下清斋折露葵”,人们对葵羹的喜爱俯拾皆是。
 
葵叶没有什么味道,只有一种滑润的口感。因其无味,正好可以配荤汤来提其清。宋代陆游有诗曰:“舂得香膻摘绿葵”。大厨最擅以葵叶碎切,放入蹄髈汤等荤汤中去腻增鲜。
 
葵是我国最早人工培植的园艺蔬菜,千百年来,它的地位高于任何一种蔬菜。《周礼》中记载有七种腌菜,葵、蔓菁、水芹、竹笋、韭菜、藠头、白茅,葵居首位;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把《种葵》列为蔬菜类的第一篇;元代王祯的《农书》中,葵仍是《蔬属》中第一出场的蔬菜,王祯说它为“百菜之主,备四时之馔。本丰而耐旱,味甘而无毒。供食之余,可为菹腊”。在当时,葵菜不仅四季皆有,而且其味不改,鲜食之外,亦可做成咸菜或干菜。
 
不过到了明代,葵的地位就不复从前了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已把葵剔除出蔬菜类属,列入草类。如今,除了江西、湖南几省还能见到葵(冬寒菜),其他地方已经难觅其踪影了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