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经

《茶经》成书于唐代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“茶圣”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。《茶经》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、行茶道、论茶艺、学茶礼的典范。品茶、研习茶艺、茶道,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,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(休闲、会友、养生等)的必需。
《搜神记》:“夏侯恺因疾死,宗人字苟奴,察见鬼神,见恺来收马,并病其妻。著平上帻、单衣,入坐生时西壁大床,就人觅茶饮。”
【原文】
 
搜神记》①:“夏侯恺因疾死,宗人字苟奴,察见鬼神,见恺来收马,并病其妻。著平上帻②、单衣,入坐生时西壁大床,就人觅茶饮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《搜神记》:东晋干宝著,凡三十卷,为我国志怪小说之始。
 
②平上帻:魏晋时武官所戴的头巾,至隋,侍臣及武官皆佩戴。唐时因制,为武官﹑卫官的官服佩饰,而天子﹑皇太子只有在乘马时佩戴。因帻上平如屋顶,亦称“平巾帻”。见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。
 
【翻译】
 
《搜神记》里记载:“夏侯恺因病而死,有位同族之人的儿子苟奴,看到了他的鬼魂。他见夏侯恺来取马匹,还把他的妻子也弄生病了。苟奴看见他头上佩戴着平上帻,身穿一件单衣,进屋后坐到在世时常坐的靠西壁的床位上,向人讨茶来喝。”
 
【名家杂论】
 
据载,台湾种茶始于清代。早期制茶师父多从福建聘请,每年春季大批制茶工从福建渡海去台湾,为此,他们用茶祈求航海保护神妈祖保佑,并将妈祖香火带到台湾后寄挂在茶郊永和兴的回春所内,秋季带回家乡。后来,从福建迎去的神祖,称为“茶郊妈祖”,供在台湾回春所内,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(据传是茶圣陆羽生日),闽、台茶人共同祭拜“茶郊妈祖”,至今不改。
 
在我国民间,一些善男信女常用“清茶四(种)果”或“三(杯)茶六(杯)酒”祭天谢地,期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。所以,在中国古刹禅院中,常备有“寺院茶”,并且将最好的茶叶用来供佛。据《蛮瓯志》记载:觉林院的僧侣,“待客以惊雷荚(中等茶),自奉以萱带草(下等茶),供佛以紫茸茶(上等茶)。盖最上以供佛,而最下以自奉也。”有鉴于此,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常以茶为供品,向寺院佛祖献茶,这在中国寺院特别是在西藏寺院中最为常见。
 
在少数民族地区,以茶祭神更是习以为常。湘西苗族居住区,旧时流行祭茶神,祭祀分早、中、晚三次:早晨祭早茶神,中午祭日茶神,夜晚祭晚茶神。祭茶神仪式十分严肃,据说是因为茶神穿戴褴褛,闻听笑声,就不愿降临。故白天在室内祭祀时,不准闲人进入,甚至会用布围起来。在夜晚祭祀也得熄灯。祭品以茶为主,也放些米粑及纸钱之类。云南景洪基诺山区的一些民族,每年夏历正月间要祭茶树。其做法是各家男性家长,在清晨时携公鸡一只,在茶树底下宰杀,再拔下鸡毛连血粘在树干上,并口中念念有词:“茶树茶树快快长,茶叶长得青又亮。神灵多保佑,产茶千万担。”他们相信这样做,会得到神灵保佑,茶叶有个好收成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茶经》刘艳春译注版本 原作者:唐 陆羽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