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经

《茶经》成书于唐代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“茶圣”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。《茶经》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、行茶道、论茶艺、学茶礼的典范。品茶、研习茶艺、茶道,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,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(休闲、会友、养生等)的必需。
罗末以合盖贮之,以则置合中,用巨竹剖而屈之,以纱绢衣之。其合以竹节为之,或屈杉以漆之。高三寸,盖一寸,底二寸,口径四寸。则,以海贝、蛎蛤之属,或以铜铁、竹匕、策之类。则者,量也,准也,度也。凡煮水一升,用末方寸匕。若好薄者减之,嗜浓者增之,故云则也。
【原文】
 
罗合
 
罗末以合盖贮之,以则置合中,用巨竹剖而屈之,以纱绢衣②之。其合以竹节为之,或屈杉以漆之。高三寸,盖一寸,底二寸,口径四寸。
 
 
则,以海贝③、蛎蛤④之属,或以铜铁、竹匕⑤、策⑥之类。则者,量也,准也,度也。凡煮水一升,用末方寸匕⑦。若好薄者减之,嗜浓者增之,故云则也。 
 
【注释】
 
①罗合:茶筛、茶盒,竹篾编制而成。
 
②衣:蒙覆在器物表面的衣布。
 
③海贝:生活在海洋沿岸的生物,有壳,软体动物。
 
④蛎蛤: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有壳的软体动物,肉可食,味道鲜美。
 
⑤匕:古代取食时用的一种器具,也可用来量药。形状与今天用的羹匙、勺子相似,柄曲斗浅。
 
⑥策:竹片或木片。
 
⑦方寸匕:正方一寸的匙匕。
 
【翻译】
 
将筛好的茶末放在盒中密封贮藏,把“则”(量器)也放在盒中。将大竹剖开弯曲成圆形茶罗,再在罗底安上纱或绢。盒用竹节部分制成,或将杉树片弯曲成圆形,涂上油漆制成。三寸高的盒,一寸高的盖,二寸底盒,四寸直径。
 
则,用生活在海洋沿岸的海贝或蛤蜊等生物的壳制成的匙、策,或用铜、铁、竹制成。计量是依“则”为标准的。一般来说,烧一升的水,用正方一寸的匙匕来量取茶末。若喜欢味道淡的茶,就量取少量的茶末;若喜欢浓茶,就多量取些茶末,故此取名为“则”。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罗合中“罗”是一种可以筛检谷物、去粗存细的竹制器具,和筛子的作用一样;“合”是指盒。所以罗和合是由两件器具搭配成一体的物品,具有筛选和存放功能。
 
罗合用竹子弯曲成圈状,然后用绢或纱做底,以筛选茶末。这种设计也有据可寻。唐代的茶末仅用碾这种工具碾制而成,所以茶末的细密程度非常有限,需要进一步用网筛出细末。宋代在碾过之后,还会用石磨磨一下,粗细和面粉差不多。这个时候,对罗合的要求更高了,蔡襄在《茶录》中说“茶罗以绝细为佳”,而对罗底绢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,“罗底用蜀东川鹅溪书绢之密者”为好。
 
古时“则”有量取之意,用来量取茶末的工具,就叫茶则了。根据法门寺出土的茶具来分析,茶则应该以匙状为主,陆羽谈及水量和茶量时也说到一种“方寸匕”。方寸匕是汉唐间量药面的一种常见工具,在历来的药书中经常被提及。用它来量取茶末,也很合适。做茶则的材料有贝类或竹木等,由于贝类会有腥味,并不是做茶则的好材料,相对来说竹木或牙、角等是不错的选择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茶经》刘艳春译注版本 原作者:唐 陆羽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