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吴志·韦曜传》:“孙皓每飨宴,坐席无不悉以七胜为限,虽不尽入口,皆浇灌取尽。曜饮酒不过二升,皓初礼异,密赐荼荈以代酒。”

【原文】
 
《吴志·韦曜传》:“孙皓每飨宴,坐席无不悉以七胜为限,虽不尽入口,皆浇灌取尽。曜饮酒不过二升,皓初礼异,密赐荼荈以代酒。”①
 
【注释】
 
①“孙皓每飨宴……以代酒”:这是《三国志》卷六五中《韦曜传》所记的故事,陆羽引用的文字和今本略有不同。
 
【翻译】
 
三国《吴志·韦曜传》中记载:“孙皓每回设宴,都规定每人要喝足七升酒才行,就算不全部喝下去,也一定要酌取完毕。韦曜的酒量超不过二升。孙皓那时非常尊重他,就暗地赐他茶来代替酒。”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以茶代酒的故事,早在汉代,就出现了。据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记载,楚元王常常摆酒宴来招待自己喜爱的大臣,但是穆生不喜欢喝酒,所以每次设宴的时候,元王就专门给穆生准备醴。“醴”是一种和平常饮品差不多的甜酒,度数不高,不会使人喝醉。
 
尽管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,但是在隆重场合,茶的重要性还是无法与酒相比——最多在特殊情况下成为酒的暂时替代品,而古时宴席中的酒礼最为烦琐和庄重。古有“无酒不成席”“有礼之会,无酒不行”的说法,而敬酒的次数、快慢、先后,由何人敬、如何敬都有礼数,绝对不能有一丝马虎。饮酒依礼、敬酒有序是古人最看重的礼数。
 
如果是天子设席,他可以在宴席上接受敬酒,但一般不会亲自向臣下敬酒——古之即有“天子无客礼”的规矩。不过历史上也出现过特殊例子,在《周书·武帝纪》中有这么一段文字:“武帝每宴会将士,必自执杯劝酒,或手付赐物。”周武帝虽贵为天子,却能屈尊于将士,是历代帝王所不能及的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古代筵席有以礼待客的传统,对那些没什么酒量或滴酒不沾的宾客,主人一般不强人所难,会主动用其他饮品代替——这一举动大概也和“以茶代酒”的故事有关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