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经

《茶经》成书于唐代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“茶圣”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。《茶经》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、行茶道、论茶艺、学茶礼的典范。品茶、研习茶艺、茶道,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,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(休闲、会友、养生等)的必需。
茶性俭,不宜广,广则其味黯澹。且如一满碗,啜半而味寡,况其广乎!其色缃也。其馨“ [生僻字:必土+欠]”(香至美曰“[生僻字:必土+欠] ”,“ [生僻字:必土+欠]”音备。)也。其味甘,槚也;不甘而苦,荈也;啜苦咽甘,茶也。(《本草》云:其味苦而不甘,槚也;甘而不苦,荈也。)
【原文】
 
茶性俭,不宜广,广则其味黯澹①。且如一满碗,啜半而味寡,况其广乎!其色缃②也。其馨“ [生僻字:必土+欠]”③(香至美曰“[生僻字:必土+欠] ”,“ [生僻字:必土+欠]”音备。)也。其味甘,槚④也;不甘而苦,荈⑤也;啜苦咽甘,茶也。(《本草》⑥云:其味苦而不甘,槚也;甘而不苦,荈也。)
 
【注释】
 
①黯澹:暗淡,阴沉,昏暗。
 
②缃:浅黄色。
 
③【[生僻字:必土+欠]:形容香气四溢的茶水。
 
④槚:指茶树。
 
⑤荈:茶的老叶,即粗茶。
 
⑥《本草》:底本是“一本”,据程福生竹素园本改。
 
【翻译】
 
茶的性质“俭”,水不宜多放,多了,味道就很淡薄。就像满满一碗茶,喝了一半,味道就觉得差了些,何况水加多了呢!茶汤的颜色浅黄,香气四溢([生僻字:必土+欠] ,音备,香气至美的意思。)茶中味道甜的是槚,苦的是荈;入口时有苦味,咽下去又有余甘的是真正的好茶。(《本草》说:味苦而不甜的是“槚”;甜而不苦的是“荈”。)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明代田艺蘅在《煮泉小品》中说:“移水以石洗之,亦可去其摇荡之浊滓。”这里说的是用石头“洗水”的方法。石头洗水最好用白色石子,放在筛状容器之中,把需要洗的水从上注入,下有接盛流水的器具。如此反复多次,过滤掉水中杂质,使水质变清澈。
 
明人高濂在《遵生八笺》中则描述了用炭火洗水的方法:黄梅时节或冬雪降落之时,用大瓮积水,水中放十几枚鹅卵石,然后把燃着的炭块放入水中,如此可使水在存放过程中不生小虫。
 
据说,乾隆皇帝最推崇一种以水洗水的方法。受当时运输条件限制,泉水在运输中水质会发生变化,可用其他上等泉水来洗,使其恢复原有的甘冽。具体做法是:用上等好水,放入经过长途运送的泉水中,慢慢搅拌。水面静止后,上层水会变清澈,味道亦佳,则可做煮茶泡茶之用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茶经》刘艳春译注版本 原作者:唐 陆羽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