翼而飞,毛而走,呿而言,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。饮啄以活,饮之时义远矣哉!至若救渴,饮之以浆;蠲忧忿,饮之以酒;荡昏寐,饮之以茶。

【原文】
 
翼而飞①,毛而走②,呿而言③,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。饮啄④以活,饮之时义远矣哉!至若救渴,饮之以浆⑤;蠲⑥忧忿,饮之以酒;荡昏寐,饮之以茶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翼而飞:这里指振翅而飞的鸟类。
 
②毛而走:指身上有毛,能够行走的动物。
 
③呿而言:《集韵》:“启口谓之呿。”这里指开口会说话的人类。
 
④饮啄:饮水啄食,引申为吃喝。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。
 
⑤浆:指能够饮用的水。
 
⑥蠲:免除的意思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蠲除肉刑。”
 
【翻译】
 
飞禽、走兽和人类都生活在天地之间,依靠饮食维持生命活动,这体现出的现实意义多么深远啊!如果要解渴,就得饮水;要消愁,就得饮酒;要消睡醒神,就得喝茶。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茶、酒、菜,共同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三大支柱。不过,茶、酒因为各自不同的气质,在历史上的争议始终没有停过。
 
最有趣的版本,当数敦煌写本中的《茶酒论》,这篇文字记载于唐代天宝年间。文中用中古民间故事的形式,把茶与酒当成两个人,然后面对面辩证不休,皆是夸己之长,贬对方之短。茶对自己的赞辞是“百草之首,万木之花。贵之取蕊,重之摘芽。呼之名草,号之作茶。贡王侯宅,奉帝王家,时新献入,一世荣华,自然尊贵,何用论夸”。酒则夸赞自己“自古至今,茶贱酒贵,单醪投河,三军告醉。君王饮之,叫呼万岁。群臣饮之,赐卿无畏”。虽然有些戏谑成分,说的倒也是实情。
 
古人饮酒的讲究非常多,比如,对时间和环境的要求,《酒政之则》中就有记载“饮候”的,要求饮酒的时间是“春郊、花时、清秋、新绿、雨霁、积雪、新月、晚凉”,这八个时间段是上佳时段。在环境选择上则“春饮宜庭,夏饮宜郊,秋饮宜舟,冬饮宜室,夜饮宜月”。这些其实和饮茶的讲究相差无几,但要讲到饮酒时,地位尊卑、数量多少、器具规格等要求,“礼数”就非常烦琐了。
 
相对而言,饮茶则自由很多,不同人群、不同等级都可以调和包容其中,体现出“雨露均分”的平民意识。这种品饮做派,和茶本身的温和性质,以及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都有一定关系。
 
【名家杂论】
 
茶是一种生活,酒也是一种生活。江苏镇江的“京江第一楼”有茶联云:“酒后高歌,听一曲铁板铜琶,唱大江东去;茶边话旧,看几许星迢露冕,从淮海南来。”把世间茶情酒意,写得酣畅淋漓!
 
从古至今,中国人含蓄的性情常会在茶酒之中显露真色。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”,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借酒之力,抒发豪情万丈的想象,喷发自由奔放的激情。茶味浓,则神思宁静,一杯茶,半窗而坐,听竹雨松风,似与知交谈心底细事。
 
茶与酒,一静,一动;一清淡,一浓烈;一味苦后甘,一味醇后香。茶如禅似道,酒亦儒亦侠。春花冬雪之日,月朗星稀之夜,知己二三人,坐卧随人愿,宜茶宜酒。白乐天诗曰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。”杜耒诗云: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”无论是冬雪暖室中温酒相待,还是寒星冷夜里煮茶当酒,都为生活晕染了一层雅致的趣味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