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道说《续名僧传》:“宋释法瑶,姓杨氏,河东人。元嘉中过江,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,年垂悬车,饭所饮茶。大明中,敕吴兴礼致上京,年七十九。”

【原文】
 
释道说《续名僧传》①:“宋释法瑶,姓杨氏,河东人。元嘉②中过江,遇沈台真③君武康小山寺,年垂悬车④,饭所饮茶。大明⑤中,敕吴兴礼致上京,年七十九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释道说《续名僧传》: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中记载了从晋代到唐代历代高僧的《高僧传》《续高僧传》等书,疑《续名僧传》也为其中一种。
 
②元嘉:南朝宋文帝的年号。
 
③沈台真:沈演之,字台真,南朝宋国吴兴郡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。其人“折节好学,读老子日百遍,以义理业尚知名”。
 
④年垂悬车:指年纪很大。
 
⑤大明:南朝宋孝武帝的年号。
 
【翻译】
 
释道说的《续名僧传》里记载:“南朝宋时的和尚法瑶,本姓杨,河东人氏,元嘉年间过江,在武康小山寺见到了沈台真清真君。那时法瑶年事已很高了,以饮茶代饭。南朝齐代永明年间,皇上命令吴兴官吏隆重地把他送进京城,那时他年龄已七十九。”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南朝时期,法瑶在南京遇见时任尚书吏部郎的武康人沈演之,沈演之应该是觉得像法瑶这样精通佛道的人,适合在武康小山寺修行,就介绍其到此处。据清道光《武康县志》载,小山寺地理环境确实不错,东有翠峰浜,并连通小山漾,接外港。法瑶到达此地后,对寺旁的野茶树喜爱有加,其他人吃斋饭时,他就煮茶喝。
 
其实,早在远古时期,德清原住民就开始采茶吃茶了。相传当初防风氏率领民众治水之时,老百姓就经常把烘青豆、野芝麻、橘子皮、胡萝卜等食材和茶叶一起煮,既解渴又饱腹。这样的饮茶习惯,一直保存到现在,如今德清三合附近还如此吃茶,并称之为“烘豆茶”。
 
德清之嘉木,滋养了古先民防风氏族,也留下了高僧法瑶“饭所饮茶”的美谈,是僧人禅茶之滥觞,并引起“茶圣”陆羽的驻足关注。尽管翻遍古籍史料,并没有陆羽到过德清的直接记载,不过在《茶经》中和德清相关的记载不止一处。根据《茶经·八之出》中的记载,陆羽说有茶树“生安吉、武康二县山谷……”可以推断,陆羽是经过亲身考察,才确定安吉、武康两县的山谷出产茶叶的。而至今在德清原武康县京杭国道沿线,还有“鸿渐村”“鸿渐岭”“鸿渐畈”等地名,应该与陆羽有关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