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经

《茶经》成书于唐代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“茶圣”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。《茶经》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、行茶道、论茶艺、学茶礼的典范。品茶、研习茶艺、茶道,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,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(休闲、会友、养生等)的必需。
扑,一曰鞭。以竹为之,穿茶以解茶也。焙,凿地深二尺,阔二尺五寸,长一丈,上作短墙,高二尺,泥之。贯,削竹为之,长二尺五寸,以贯茶焙之。 棚,一曰栈,以木构于焙上,编木两层,高一尺,以焙茶也。茶之半干,升下棚;全干,升上棚。
【原文】
 
扑①,一曰鞭。以竹为之,穿茶以解②茶也。焙③,凿地深二尺,阔二尺五寸,长一丈,上作短墙,高二尺,泥之。贯④,削竹为之,长二尺五寸,以贯茶焙之。
 
棚,一曰栈,以木构于焙上,编木两层,高一尺,以焙茶也。茶之半干,升下棚;全干,升上棚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扑:穿茶饼用的绳索或竹条。
 
②解:发送,输送。
 
③焙:指用来烘焙茶饼的茶炉。
 
④贯:焙茶时贯穿茶饼的长竹条。
 
【翻译】
 
扑,又称鞭,竹子编成,用来穿茶饼,成串的茶饼方便输送。焙,地上挖深两尺,宽两尺五寸,长一丈的坑。上砌一堵两尺高的矮墙,用泥抹平整。贯,竹子削制而成,长二尺五寸,烘培时用来贯穿茶饼。棚,又称栈,木制而成的架子,放在焙上,分上下两层,相距一尺高,烘焙茶饼用。茶半干时,升到棚的下层;全干后,升到棚的上层。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这里所说的几种工具,皆为唐代制茶第五道工序“焙茶”中所用的器物。经过蒸、捣并放入模具中成型的团茶,虽经晾晒,但其水分并未全干,易霉变,因此需要焙干后存藏。在烘焙之前,需要将晾干的团茶用锥刀钻出孔眼,再用竹制的扑把它们穿起来,以便放入烘干设备上焙干。
 
焙茶的主要设备有焙茶坞、焙茶窟、焙笼、茶焙等。唐代诗人顾况有一首五言绝句《焙茶坞》:“新茶已上焙,旧架忧生醭。旋旋续新烟,呼儿劈寒木。”焙茶坞就是专门用于烘干茶叶的房子,它的四面高中间低。清代乾隆皇帝酷爱饮茶,晚年仍然对茶情有独钟,他曾籍名茶坞,在西苑内建成一处专门饮茶之所“焙茶坞”。焙笼是一种竹篦编成的圆形竹笼,上下大而中间较小,用硬竹条箍紧边缘,上面放着茶焙筛,用于茶叶的干燥过黄。
 
据《茶录》记载,茶焙是一种用竹条编制,表面外包裹着箬叶的笼子。箬叶起到收火的作用,以防止把茶叶烘黄。把茶叶放置于茶焙上,用小火烘制,既可干燥,也可以保持茶原本的色香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茶经》刘艳春译注版本 原作者:唐 陆羽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