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炉(灰承)风炉以铜铁铸之,如古鼎形,厚三分,缘阔九分,令六分虚中,致其杇墁。凡三足,古文书二十一字,一足云“坎上巽下离于中”,一足云“体均五行去百疾”,一足云“圣唐灭胡明年铸”。其三足之间设三窗,底一窗,以为通飙漏烬之所,上并古文书六字:一窗之上书“伊公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羹陆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氏茶”二字,所谓“伊公羹,陆氏茶”也。置 臬于其内,设三格:其一格有翟焉,翟者,火禽也,画一卦曰离;其一格有彪焉,彪者,风兽也,画一卦曰巽;其一格有鱼焉,鱼者,水虫也,画一卦曰坎。巽主风,离主火,坎主水。风能兴火,火能熟水,故备其三卦焉。其饰,以连葩、垂蔓、曲水、方文之类。其炉,或锻铁为之,或运泥为之,其灰承,作三足铁柈台之。

【原文】
 
风炉(灰承)风炉以铜铁铸之,如古鼎形,厚三分,缘阔九分,令六分虚中,致其杇墁①。凡三足,古文②书二十一字,一足云“坎上巽下离于中③”,一足云“体均五行④去百疾”,一足云“圣唐灭胡明年铸⑤”。其三足之间设三窗,底一窗,以为通飙⑥漏烬之所,上并古文书六字:一窗之上书“伊公⑦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羹陆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氏茶”二字,所谓“伊公羹,陆氏茶”也。置 臬⑧于其内,设三格:其一格有翟⑨焉,翟者,火禽也,画一卦曰离;其一格有彪⑩焉,彪者,风兽也,画一卦曰巽;其一格有鱼焉,鱼者,水虫⑪也,画一卦曰坎。巽主风,离主火,坎主水。风能兴火,火能熟水,故备其三卦焉。其饰,以连葩⑫、垂蔓⑬、曲水⑭、方文⑮之类。其炉,或锻铁⑯为之,或运泥为之,其灰承,作三足铁柈⑰台⑱之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杇墁:本为涂墙时用的一种工具,这里指风炉内壁涂抹的泥粉。杇,涂抹,粉刷。墁,墙壁上的一种涂饰。
 
②古文:指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籀文、篆文等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。
 
③坎上巽下离于中:坎、巽、离都是八卦六十四卦的卦名。坎为水,巽为风,离为火。煮茶时,将坎水放在锅的上部,巽风从炉子底部进入,帮助离火燃烧。
 
④五行:古时候,人们将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元素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称为五行,借以解释天地万物变化和构成。
 
⑤圣唐灭胡明年铸:唐朝彻底平定安史之乱是在唐肃宗至德元年(763)。陆羽铸造风炉是在“圣唐灭胡明年”,就是公元764年。
 
⑥飙:大风、暴风。
 
⑦伊公:曾辅佐汤武王灭夏建立殷商王朝的大尹伊挚。他擅长烹调煮羹,据说他“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”,故人称“伊公羹”。
 
⑧ 臬:炉箅子,位于炉膛内,靠近底部位置。
 
⑨翟:又叫雉,长尾巴的野鸡。
 
⑩彪:小虎,风兽的一种。古人认为虎属风,故此把虎归为风兽。
 
⑪水虫:虫、鱼、鸟、兽、人合称五虫。水虫指生活在水中的动物。
 
⑫连葩:花朵缀成的图案。
 
⑬垂蔓:缀成的小草蔓藤图案。
 
⑭曲水:水波弯曲荡漾成的图案。
 
⑮方文:花纹,方形或几何形。
 
⑯锻铁:铸造、打铁。
 
⑰柈:通“盘”。
 
⑱台:表面光滑,由腿和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物品,样子类似台。
 
【翻译】
 
风炉,用铜或铁铸成,形似古代的鼎,壁厚三分,炉口上的边缘九分宽,炉内多出六分,其下虚空,抹以泥土。炉的下方有三只脚,铸上籀文,共二十一个字。一只脚上写“坎上巽下离于中”,一只脚上写“体均五行去百疾”,一只脚上写“圣唐灭胡明年铸”。在三只脚间开三个窗口。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。三个窗口上书六个字的籀文,一个窗口上写“伊公”二字,一个窗口上写“羹陆”二字,一个窗口上写“氏茶”二字,意思是“伊公羹,陆氏茶”。炉上设置支撑锅子用的垛,其间分三格。一格上有只野鸡图形。野鸡是火禽,画一离卦。一格上有只彪的图形,彪是风兽,画一巽卦。一格上有条鱼的图形,鱼是水虫,画一坎卦。“巽”表示风,“离”表示火,“坎”表示水。风能使火烧旺,火能把水煮开,所以要有这三卦。炉身用花卉、流水、方形花纹等图案来装饰。风炉也有用熟铁打的,也有用泥巴做的。灰承(接收炉灰的器具),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,托住炉子。
 
【延伸阅读】
 
陆羽所说的茶器,并非今人狭义的饮茶器具,而是包括烹茶、品茶所要用到的所有工具,有风炉、筥、炭[木+过]、火䇲 等二十四种。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活动,更是一种精神享受,因而对器具的要求非常讲究。所以,饮茶器具不仅要好用,还要有美感,并能承载某种文化精神。
 
对古人来说,喝一杯茶,也是完成一种礼仪过程。一杯好茶端至面前,其香令人沉醉,其色赏心悦目,其味回味无穷,这是茶带来的物质享受,而之前的烹茶用器过程,则是一种精神享受。这些看似烦琐的程序,却隐藏着自煎自食的乐趣。
 
宋代的文人,更是给各种器具起了雅致有趣的别称,烘茶的焙笼叫“韦鸿胪”,碎茶木槌叫“木待制”,茶碾叫作“金法曹”,罗合称作“罗枢密”,茶磨称“石转运”,就连用作清洁茶器的方巾,也被赋予了高雅的官衔“司职方”。卢仝痴迷饮茶,并做了备受茶人推崇的《七碗茶歌》,因此宋时就用他的名字来给茶具命名,称为“大玉川先生”。茶器中浸入这种风趣而文雅的文化内涵,便超脱器物的呆板,变得活泼而耐人回味了。
 
风炉的出现,要追源到唐代。唐代画家阎立本《萧翼赚兰亭图》中所绘茶炉,形状和陆羽所说的风炉大致一样,都是三足、直身、底部有一个风口,口缘处有三个距离相等的支座,可将茶釜置于其上。
 
宋代以后,煮茶的器具都是用铜所做的茶炉,也被称为“风炉”。陆游在《山行过僧庵不入》中写道:“茶炉烟起知高兴,棋子声疏识苦心。”可以看出,陆游生活的宋朝已经有茶炉了。到元代,茶炉的制造工艺已是非常精美,当时最著名的茶炉是“姜铸茶炉”,明代高濂在《遵生八笺》里记载,元代的杭州城里有个姓姜的妇人,还有平江一个叫王吉的人,他们铸造的茶炉上面有精巧似云锦的花纹,且表面光滑美观,深受时人追捧。明代的茶炉传承了前朝的工艺传统,材质上多用铜制材料,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的运用。
 
明代之后,人们既有专门煮茶的茶炉,也有一种专门用来烧水的汤瓶,当时人们称其为“茶吹”或者“铫子”“镣子”。
 
【名家杂论】
 
古代好风雅的文人,经常做出一些“围炉煮雪”“敲冰煮茗”“松峰煮茗竹雨谈诗”的雅事。明代大才子唐寅有《题画》诗曰:“春风修禊忆江南,酒榼茶炉共一担。”魏时敏也有一首《残年书事》诗:“待到春风二三月,石炉敲火试新茶。”文人们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调,和风炉这种器物有着解不开的缘分。
 
然而,有很长一段时间,古人饮茶习惯用煮,煮茶的风炉,从唐代开始又称为“茶灶”。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《唐书》中记载,文人陆龟蒙非常喜欢喝茶,但不喜欢和那些庸俗之辈交往,每天就在家中“设蓬席斋,束书茶灶”。唐代诗人陈陶在《题紫竹诗》中写道:“幽香入茶灶,静翠直棋局。”可见唐时茶灶已经是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了。
 
在《红楼梦》中,风炉的影子随处可见。第二十七回里,贾探春央求贾宝玉给自己出去买些把玩的小物品,说了这么一段话:“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,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,胶泥垛的风炉儿,这就好了,我喜欢得什么似的……”这里的风炉是否具有实用性,有待考证,但品味不俗的贾探春都喜欢这样的物件,可知它的魅力。第三十八回里也有一段话:“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,这边另有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。”看来,随着不断演进,风炉不但可以煮茶,也可烫酒了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和茶结缘的器物,不仅受中国人的喜爱,也流传到了日本。史料记载,宋代一些禅寺中使用了风炉,日本和尚见了颇为喜爱,就把其带到了日本。如今日本已找不到中国传入的风炉宝物,但是茶道中所用的炉子,一直是中国古代风炉的式样。比如鬼面风炉、朝鲜风炉、璃球风炉,而且这种风炉一般会用于高规格场合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